布置茶席的3大审美法则

布置茶席的3大审美法则

7阅读 2018-11-15 07:37 文化

茶席是以人为本,借茶器育化茶汤,以茶盏为桥梁,让主人与客人在温馨素雅、清新如画的茶境中,随心赏茶与品茶的美学空间。

茶席的画面美感,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,都应当是以意境表达的深邃程度,来确定其审美格调的高低。

协调与平衡

在构建茶席的长和宽的平面布局时,要参照一下黄金分割的比例,衡量一下茶器所占的面积与空间上的距离是否得当与协调?

茶席上的主要茶器,例如紫砂壶、品茗杯、公道杯等,其所占的比例和色彩份额,可适当增加权重。

颜色对视觉的影响,在茶席上也不可忽略。暗色给人较重的感觉,浅色给人较轻的感觉。

如果席布的颜色浅于茶杯的颜色,则会给人头重脚轻的错觉。这种错觉需要用茶托的颜色去过渡。

最好是从席布到茶托、再到茶杯,颜色上逐渐趋浅,这种渐变的层次感,既符合人们的视觉感受,又会增加茶席的稳定感和美感。

“隔”出来的美

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,是茶席美学重点。

董其昌“摊烛下作画,正如隔帘看月,隔水看花”非常经典,用“隔”的美学概念,体现出中国文人独有的含蓄而朦胧的美学表达。

如茶席上的插花,如果过于鲜艳夺目,可以挂一幅半透的竹帘,使花韵隐隐透出。

“隔”实际是对物象制造距离感,真实距离并没变化。但在视觉上直接看和隔着看,其距离感是不同的,这就是距离产生美、朦胧产生美的道理。

虚实呼应

茶席的“虚”,还表现在茶席的合理留白与疏密对比上。

茶席的留白,是构图中需要重点思考的构成因素,它的大小、位置、多少、聚散、呼应等,关系着画面的韵律美和形式美的成立与否。

因此茶席的留白,是有目的的预留。清代邓石如说:“字画疏处可以走马,密处不使通风,常计白以当黑,奇趣乃出。”

煮水器、泡茶器、茶杯、插花、席布等,一器一物构成茶席的“实”。它们以真实的空间尺度,表达着茶席的语言和功用。

它们彼此相互联系,决定茶席意境的整体生成。茶席的“实”衍生了“虚”境。茶席的虚是尽在不言中,也是茶席的韵味、思想和表达。

茶席的设计,要体现出茶席的诗意美、画面美,悦目方能赏心,神驰物外,悠然自得。

茶席的美,不是枯燥刻意的形式美,是对茶味、茶韵、茶意、茶境合乎功能性的诗意表达,正所谓“景无情不发,情无景不生”。

上一页:第六届仙游红博会圆满落幕,为期5天成交额5亿多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